【回家吃飯】蔡佩儒創作展
Go Back Home for Meals- Exhibition by Tsai, Pei-Ju
展期: 2/22(四) 2018-3/28(三) 2018
地點: 銘傳大學商設藝廊(設計大樓三樓),桃園市龜山區德明路5號
商設藝廊2/22-3/28展出蔡佩儒老師「回家吃飯」創作展,
歡迎全校師生蒞臨設計大樓3樓商設藝廊欣賞指教
- 作者簡介
蔡佩儒第二屆台灣青年陶藝獎得主,多次獲得國內各項比賽肯定,
作品曾於國立故宮博物院、鶯歌陶瓷博物館、花博爭豔館、日本金澤美術館、
信樂陶瓷博物館、日本沖繩藝術大學、韓國釜山陶瓷博物館等地發表展出。
透過發現身活周邊的各項事務,從傳統技藝出發、創作作為方法試著記錄並喚起與觀眾的共同記憶。
- 創作理念
從家庭作出發與想像,如何界定家人?是否如同傳統的概念一般?
透過私寫真概念下的影像,從遊子的角度看到對於此新的想像:
透過場域與時空所建構,共同依偎並珍惜的成為短暫或者永久的家人。
因此,揀選家庭中常用的陶瓷物件-磁磚與食器皿以器型連接觀眾們的認知媒介,
而家庭器物上的圖像則凸顯出關於家的想像與畫面,直接卻隱晦地透過轉換圖像色彩的方式:
以類負片手法連結擾動既有圖像,之中我試圖用色票符號傳達意圖連結著作者意念與觀眾想像的可能性。
而反觀既有框架中的家,我們是否又因為過度的熟悉而忽視家人的存在?
關於家人是一種珍貴卻因為各種情緒而不斷修補的狀態,因此畫面中刻意排除對人物描繪,
取而代之的是創作者的操作記憶與金繕技藝,畫面的解讀倘若跨越這些屏障那會是如此的赤裸,
如同每個人對於家人的多面向。
回歸場域的探索中,早期對家記憶是購組拼湊的相較於目前全球化產業下的速食式系統傢俱,
我在創作中身體操作捏塑碗 、拼組繪製科技創作的同時,
產生一種對過去情懷的想像,而作品成為實踐再現我個人對於過往家的感受。
在共同的世代與生活環境中,透過家的探討,關係的狀態因此建構,
不只是作品解讀更橫跨至排除作品意涵的作者與觀眾中。